新财经
    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媒体融合时代的财经新媒体运营思考

近年来,财经新媒体作为新媒体行业的一个重要子行业,已成为新媒体领域发展最迅速、商业变现能力最快的一类媒体。但在财经新媒体发展中,也出现了许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。如何秉持专业、守住底线,打造融合财经媒体,是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

一、财经新媒体中的传统媒体人

纵观当前财经新媒体行业,从主创人员的身份识别角度,当前财经新媒体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。

第一类是传统财经媒体的新媒体探索,此类财经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在传统财经媒体中拥有职位并领取薪水,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:证券时报创办的“券商中国”“e公司”;每日经济新闻打造的“理财不二牛”“粉巷财经”;证券日报推出的“上市公司文娱头条”“金融1号院”;上海证券报打造的“上海证券报公司圈”“上海证券报基金圈”;人民日报的“麻辣财经”等。

第二类是传统财经媒体从业人员下海或者兼职创办的财经新媒体,此类财经新媒体的数量是最多的,由于在传统媒体受到过比较系统和比较专业的财经新闻采编培训,此类新媒体的市场影响力也是最大的。其中拥有第一财经日报背景的主要有野马财经、零壹财经、债市观察、央行观察、新金融琅琊榜、独角金融等;拥有21世纪经济报道背景的主要有无冕财经、市值风云等。

第三类是以营销公司、公关公司、投资公司为主体注册运维的财经新媒体,此类财经新媒体由于紧贴市场需求,熟谙新媒体运作规律,也取得了非常大的市场影响力。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IPO观察、IPO头条、P2P头条、金融行业网、私募工厂等。

第四类是以知名财经专家、知名财经学者、知名投资人创办的财经自媒体,这类媒体由于创始人自带流量,市场影响力也非常大。比较知名的有吴晓波频道、秦朔朋友圈、叶檀财经、泽平宏观、范德依彪、林奇、沙黾农、光远看经济、黄生看金融、时寒冰、李迅雷金融与投资、金融街老裘、姜超宏观债券研究等。

二、“流量经济”与底线的博弈

随着通信技术、传播技术的飞速迭代,微博、微信群、朋友圈、微信公众号等新的传播形式,也成为资本市场相关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,一些财经新媒体基于“流量经济”“眼球经济”的考虑,追求“头条效应”“爆款效应”,甚至不惜触及道德底线,突破法律红线。在财经新媒体领域,近年来有两件案件备受关注。

第一件是“山石观市”被罚案。2017年11月20日,新浪财经前华南站站长曹磊,通过其控制的财经新媒体账号——“山石观市”微信公众号,编造并传播了“金融机构和房企在中国证监会开闭门会”的虚假信息,由于“山石观市”此前在财经媒体圈积累了大量的粉丝,市场影响力非常大,此消息发布后,引起了资本市场房地产板块的剧烈波动。实际上,证监会当天并未邀请金融机构和房企召开相关会议。

处理结果:证监会对曹磊编造、传播虚假信息行为做出行政处罚,责令其改正,并处以20万元的罚款①。

第二件是“造谣证监会主席开记者会”被罚案。2019年1月28日,陈毅衡假借彭博社的信源称:“新任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,2018年大批量的上市公司暴雷与不市场化的监管制度有很大关系,2019年主要工作是推行做空机制,完善退市制度,让欺诈发行、财务造假的公司无处藏身。”新浪财经综合频道新闻编辑吴化章1月29日09点41分将上述虚假信息发布在新浪网上,导致多家主流网络媒体纷纷转载,不少媒体还改编成短讯或者快讯进行大量扩散,对当时的股市造成了较大的波动。事实上,新任证监会易主席并未召开前述记者招待会。

处理结果:证监会对陈毅衡编造、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处以20万元的罚款②。

上述两大焦点财经新媒体传播案件,对当时的沪深股市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干扰。曹磊通过“山石观市”微信公众号发布上述文章后的第二个交易日,房地产板块指数涨幅超过2.6%,显著高于当日上证指数0.53%的涨幅和深证成指1.44%的涨幅。“造谣证监会主席开记者会”一案的影响更大,1月29日09点56分至10点25分,沪深两市指数连续下跌,上证综指累计跌幅1.3%,深证成指累计跌幅1.83%,成交量明显放大。直至10点41分,新浪微博账户“新浪证券”才发布辟谣消息,随后证监会、官方证券媒体也纷纷辟谣,股市跌幅才有所收窄。

三、着力打造融合财经新媒体

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,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。截至2018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8.02亿,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,较2017年年末增长3.8%,互联网普及率达57.7%;手机网民规模达7.88亿,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.3%。③